1、毛主席時刻警惕特殊化
分享人:計劃合約部 余毅
眾所周知,作為湖南人的毛澤東特別喜歡吃辣椒,可謂嗜辣如命,曾經說過“不吃辣椒不革命”這樣的話,足以看出他對辣椒的偏愛。
1930年5月,毛澤東到江西尋烏開展調查研究,由于當地條件所限,每頓都是清水煮青菜,且幾乎沒有油鹽。警衛員吳吉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聽說毛澤東喜歡吃辣椒,為了給毛澤東換換口味,于是挨家挨戶到老鄉家尋找,終于找到一串紅辣椒,晚上炒好送到毛澤東房間。
正在聚精會神寫調研報告的毛澤東,看到一盤紅辣椒,就問:“辣椒從哪兒弄來的?”
吳吉清得意地回答:“向老表要的?!?/p>
毛澤東站起來走了幾步,對吳吉清說:“你們連長有沒有給你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吳說:“沒有!”
毛澤東和顏悅色地說:“吳吉清同志,這件事不能怪你,主要是我們對新戰士黨的政策宣傳不夠,教育沒有及時跟上。一會兒你告訴你們連長,讓司務長從我伙食費里把辣椒錢給老鄉送去,還要給人家道歉?!?/p>
長征途中,毛澤東帶領紅軍過草地,辣椒更是寶。在給中央領導人分配食物時,警衛員給酷愛吃辣椒的毛澤東多領了20個紅辣椒,毛澤東知道后嚴令如數退回,他嚴肅地說:“我們是紅軍,領導人怎么能搞特殊化?”
2、周總理拒進家門
分享人:黨總支辦公室 時文杰
新中國成立以后,周恩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廳內工作和生活。這是一間老屋,陳舊、陰暗、潮濕,到夏季時青磚地上常泛出一層白色的堿花,這無疑會損害周恩來的健康,為此有關部門多次提出維修,但都被他拒絕了。
一次,秘書又以維修保護文物為名向周恩來建議維修西花廳,這次周恩來終于松了口,但明確表示“哪里壞了修哪里,絕不能鋪張浪費”。
不久,周恩來外出視察,秘書趁這個機會指揮維修工在潮濕的青磚上鋪上了地板,并撤走了發霉的舊地毯換上新的,封嚴漏風的窗戶,掛上了比較厚的呢窗簾,此外還搬來兩把沙發,同時把房梁重新油漆了一遍。之后秘書一算賬,覺得應該符合周恩來“盡量節約”的要求。
不料,周恩來一回來就發現了這些變化,他站在門口生氣地責問:“為什么這樣鋪張!誰叫你添置這些東西?”
秘書連忙檢討:“總理,是我錯了……您先進屋休息吧……”
周恩來氣憤地反問:“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實?”之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道:“把那些東西統統搬走,否則我不進!”說完扭頭就走。見此狀,其他人忙追上去勸他,只聽他大聲說:“我不進,那不是我的家!”
后來,在周恩來的堅持下,工作人員把西花廳的地毯、沙發、窗簾等能夠搬走的東西全部搬走,恢復原來的舊貌,周恩來這才回到了西花廳。為了此事他還在國務院辦公會議上多次檢討自己,并教導秘書說:
“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要影響一大片。你們花那么多錢,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這樣一級學一級發展下去怎么得了?”
3、劉少奇嚴待子女
分享人:紀檢監察室 袁世林
不要打著我的名義,干個人的事情?!边@是劉少奇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劉少奇身邊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他有許多的不準、不許。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劉少奇一直嚴于律己,清正廉潔,從不搞特殊,這一點在教育子女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
1951年2月,正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的劉愛琴黨員預備期滿。一般情況下,黨員預備期內只要沒有犯錯誤就可以轉正。然而劉少奇在得知此事后,卻提出反對意見。他專門給學校寫信,認為劉愛琴并未達到黨員標準,不應該批準其轉正?!安还苁裁慈巳朦h,都要堅持黨員標準,嚴格要求?!彼谛胖姓f,對自己的女兒更應該嚴格要求。最終,組織部門沒有批準劉愛琴轉正。這件事對劉愛琴的打擊很大,在她的心里,自己出身好,從小吃苦,經過艱苦環境磨煉,轉正本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卻沒想到父親這樣不近人情。一時間,劉愛琴甚至有些埋怨父親。然而等她冷靜下來,認真反思自己,回想起父親一直以來對于自己的教育,在父親近乎無情的嚴厲中,她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期望和關愛。1958年,劉愛琴主動響應國家機關干部下放邊疆的號召,去內蒙古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終于在1966年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我的孩子也要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樣?!?劉少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直堅持要求家人積極參加勞動。在中南海居住時,除了日常的家務,他還讓家人種植果樹,甚至修建房屋時讓妻子王光美帶領孩子們去工地參加勞動。1958年,劉少奇覺得孩子們長大了,只在自家院子里勞動還不夠,便要求孩子們暑假時半天時間復習功課,半天時間去公社同農民一起勞動,并且要像農民一樣“不怕熱,不怕累,不怕吃苦”。
一句句嚴厲的話語,彰顯的不只是劉少奇對于子女教育的一份苦心,更是對黨和國家的一片深情。
四、彭老總的“保公三訣”
分享人:財務部 張先潔
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后不久,來自祖國大后方的生活物資也隨即運到。
“彭總,有好多包裹都是單獨寄給您的?!?/p>
“統計好后,分發給同志們吧?!迸淼聭讯诰l員景希珍,“千萬不能私分,要公平?!?/p>
景希珍正忙著分配這些物資,一名干部的警衛員跑來想挑些東西帶走,被他當場拒絕。沒想到這名干部卻親自跑來向景希珍發難,雖然心里委屈,但景希珍態度堅決——就是不給。
僵持不下之時,彭德懷趕來把這名干部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你今天做得對!管‘公’的人就要這樣:第一,自己不貪;第二,別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臉皮的上司、熟人擋回去。有這三條才保得住一個‘公’!”事后,彭德懷欣慰地表揚了景希珍。
這段“保公三訣”,充分彰顯了彭德懷的廉潔作風。從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彭德懷始終踐行著一個“公”字。
這個“公”,是不貪圖個人物質享受。
抗美援朝勝利后,彭德懷一家住進了中南海的永福堂。由于年久失修,這個小四合院門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剝落,顯得又窄又舊。
就這么一處破舊狹窄的院子,也并不完全屬于彭德懷。前面的屋子歸另一家居住,東西兩廂除了彭德懷侄女居住的一小間外,其他的都是公用,這使得彭德懷一家的生活空間十分緊張。
當時,北京什剎海附近剛好有一處閑置著的住所,房子有兩層,比較寬敞??僧斆貢鴰е淼聭鸭凹胰巳タ磿r,彭德懷卻擺擺手說:“不搬了。這里房子多,應當給家口多的同志住。咱們家沒有多少人,不用住這么寬敞。再說,住在中南海里面,門口有個站崗的就夠了。搬到這里,又要搞個警衛班,那不是增加國家負擔嗎?”
這個“公”,是讓家人近水樓臺“不”得月。
1955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調干學員都喜氣洋洋地佩戴上了軍銜??膳淼聭训闹蹲优韱⒊瑓s高興不起來,他被授予中尉軍銜,比照那些和自己履歷相似的同志,自己的軍銜被壓低了一級,后來才知道是彭德懷的意思。
彭德懷隨后還給侄子寫了一封信:“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可從我這,得改改這個規矩,那就是近水樓臺‘不’得月。你也許一時想不通,但時間久了,你會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嚴是愛,松是害……”
公生廉,廉生威。我們敬重這位一生橫刀立馬、數次為民出征的共和國元帥,更仰慕他嚴于律己、克勤克儉的共產黨人本色。